鼻煙壺是盛裝鼻煙的器皿。鼻煙是一種煙草制品,是將優質的煙葉去莖研磨成粉,摻入香料和藥材,密封入窖陳化數年而成,據說用鼻嗅服有驅寒、通鼻、明目之功效。鼻煙起源于美洲印第安,曾成為歐洲的一種時髦,十六世紀后期由日本、朝鮮傳入我國東北地區,并逐漸在國內傳播開來。最初,并沒有專門盛放鼻煙的容具,多利用當時裝藥的小藥瓶。到了康熙、乾隆年間,隨著朝野上下喜好鼻煙日盛,達到了“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于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的程度,鼻煙壺的制作也隨之進入繁榮時期。
??? 鼻煙壺的選材十分廣泛,不僅有金銀、玉石、翡翠、瑪瑙、琥珀還有玻璃、琺瑯、象牙、陶瓷、果核、犀牛角等應有盡有,其中以玻璃、玉石、陶瓷最為常見。造型有簡有繁,方、扁、圓、六角、八角、筒形、雙聯形、瓜果形、人形、動物形、葫蘆形等不勝枚舉。裝飾題材也是豐富多彩,有人物紋飾、自然景觀、動物圖案、植物圖飾、建筑圖案和書法文字等。在藝術格調上,既有符合文人理想追求和生活態度的湖光山色、寒江獨釣、城樓亭榭,又有迎合大眾審美意識的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圖等。長沙市博物館收藏的鼻煙壺近百件,材質包括陶瓷、玉石、玻璃、竹木、牛角等,其中以玻璃、玉石為主,現將其中的幾件館藏精品介紹如下。
一、 玉石鼻煙壺
??? 玉石質鼻煙壺是鼻煙壺中的重要品種,包括玉、瑪瑙、水晶、松石、翡翠、寶石等,其中尤以玉和瑪瑙為多。以玉制壺歷史上早已有之,但是玉質鼻煙壺的始制年代,目前還尚未有定論。根據清宮制造檔案記錄,在雍正年間制造過瑪瑙、青金石、玉煙壺,但較為少見。乾隆時期平定新疆叛亂后,大量玉材得以東運,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后玉鼻煙壺逐漸增多。在玉質鼻煙壺的制作中無不顯示出中國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其加工過程要經過選料、畫樣、鋸料、做坯、打鉆、做細、光玉、刻款等諸多工序。制作工藝上除了琢磨、雕刻以外,俏色是玉器制作工藝發展到滿清時期的一項創新和變革,即不再將玉材中的瑕疵除掉,而是因地制宜的利用,雕琢出各種和諧生動的圖案。有仿古器形及仿古圖案的;有蔬果、葫蘆、魚、蟬等形態各異的;有隨其形,掏腹而制的。(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志第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