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洋 繪畫一事,尤其是相對理性、嚴謹的架上具象繪畫,對于我個人而言,是一件極具魔力的工作。靜謐的時間在筆端流逝,平和的畫面時常能夠給予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就好像是一場剛剛開始的戀愛,雖然預想不到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但也總是對其滿懷希望并且為之殫心竭慮。這種來自繪畫的難以言狀的愉悅感,仿佛就是一杯優雅、醉人的醇美紅酒,在輕輕流入靈魂的同時,也總是脫離不開富于細膩情感的手工特質,這一種獨特的手工勞作在某些時候就真的成為了一種可以縱容思緒在自我的世界里或追憶、或冥想的媒介,我想這既是一種源自于我們對于自身生命經驗的某種體悟,或者是某種情感間的微妙契合,又可以認為是繪畫所獨有的美妙。每當一個飽蘸顏色的筆觸出現在一幅剛剛還是空白一片的畫布上的時候,一個既讓我們無比憧憬又讓我們十分困惑的世界便從此漸漸展露出了它的面容。 當攝影術出現的時候,有人說,繪畫就此終結了,可是,繪畫并沒有終結。當杜尚把小便器擺上展臺的時候,有人說,藝術就此終結了,可是,藝術并沒有終結。在已經是21世紀的當代,在電腦已經成為尋常之物的今天,具象繪畫簡直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匯,可是,手工形式的具象繪畫依然還在我們的手里繼續著,而且,對于一個畫畫的人來說,具象的繪畫形式依然還是一個始終無法回避的領域。雅俗共賞的具象繪畫,那些看似極易辨識的畫面圖像往往是最讓人難以釋明的謎題。我私下里在不斷地揣摩著,什么樣的才是一幅我所追尋的“畫”。畫布上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個筆觸,每一處色塊,既是也已存在的“畫”,純粹地“畫”或者畫的純粹性,就是自我與“畫”的真切交流,不是我畫“畫”,而是我去畫繼而形成了“畫”。 在畫余獨處的時侯,我常常陷入寂靜的冥想之中,有時不禁會這樣去想象生活與藝術。我坦陳自己是一名熱愛生活的普通人,可是,身邊的世界并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歡快,也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悲哀,現實的生活總是在悲哀之后保留一絲欣喜,在歡快之中暗含一種寂寥。生活里有理性的科學和感性的信仰,而藝術恰恰是介于科學和信仰之間的臨界狀態。生活本身就涵蓋了所有的藝術,而我們都只不過是生活的臨摹者。對于一名出色的畫家而言,生活也是其繪畫的根源,一幅繪畫作品的誕生,其實并不亞于一項科學發現,因為我們常常能夠從具體的繪畫中看到一段或被隱藏或被遺忘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這樣認為,畫家是某種私密情感的再次發現者。 繪畫作為眾多藝術形式中的一種,它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其具有的視覺特質,那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比擬或是可以替代的。不可否認,繪畫的具象性與抽象性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的,從時間的角度來說,具象的畫面總是擁有特殊的回憶性,而抽象的畫面總是擁有寬廣的未來感,從空間的角度來說,具象的畫面總是保有縱向延伸感,而抽象的畫面總是具備橫向延展性。然而,個中的差異并不是原則性的對立,其實,就畫面本身而言,無所謂刻意的“具象” 或者“抽象”,畫面上具象或是抽象的屬性從某種角度來說僅僅是畫家與觀看者的一念之差。所以,我常常有意著眼于那些仿佛司空見慣的人物和景物,從那些不被人們所留意的卻又極具視覺性的物象上面,在自我的畫布上或重新臆想,或再度審視,最后仍然要回歸到繪畫性這個母體上來。 據我個人的繪畫經驗而言,具象繪畫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觀念、一種抉擇,更是一種抹不去、也不忍抹去的記憶,具象的繪畫作品也絕不是對現世生活的低廉拷貝,也不僅僅是對于某種美感的關切,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再創造,進而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出對人性、對美的另一種客觀思考。當今多元化的社會里依然有許多畫家還在保持著具象的繪畫風格,這并不是不與這個世俗社會合作, 或是在有意標榜自己的特立獨行,而是在紛紛攘攘之中保持著自己獨立的主觀態度,發出自己獨自的聲音,在晦暗之中點亮一盞心靈的明燈。 一幅繪畫作品其實是極具包容性的,感性與理性是能夠在畫面上交融在一起的,既可以充滿激情,也可以保持平靜,在激情背后依然充溢著難以泯滅的平靜,在平靜之下仍舊暗涌著不可遏止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