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藝術中國

《中國書法史論》 ——書家大師的諄諄教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23 20:51:03 | 出版社: 《中國美術》

《中國書法史論》葉 民著 16開 印張/27.5 定價/98.00元 2013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郵購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西路新文里8號 郵編/050071 郵購電話/0311-85915007

清代書畫家華翼綸的《畫說》里有一 番耐人尋味的話:“俗士眼必俗,斷不可與 論畫。世間能畫者寥寥,故知畫者少,但以 自娛可耳。必為求知于世,是執途人而告之 也。且畫本一藝耳,人即不知何害?”他這 番議論也同樣可看做是對書法的見解。既然 “求知于世,是執途人而告之”為不可,而 “唯恐人之不己知”更大可不必。其實,古 人工書者,多埋沒不傳。比如說,唐代詩 人多有擅長書法而為詩名、文名所掩者, 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韓愈、柳宗 元......無不如此。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書法史論》一書的作者葉 民先生便 是這樣一位被“埋沒不傳”的書家學者。聽說過葉先生的人,多半只知道他是搞 古陶瓷研究的,卻鮮有人知其在書法方面的 造詣。葉先生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個書香 世家,父親葉麟趾先生是著名古陶瓷學者, 現代陶瓷工業的重要創建者。葉 民先生早 年畢業于北大文學院,曾從徐悲鴻、羅復 堪、溥心 三位大師學習書畫,在碑帖、書 法史、古詩詞等方面造詣極深;曾于20世紀 八九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學、中央工藝美術學 院、中央美術學院講授“中國書法史”課程。

《中國書法史論》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按照歷史發展階段,將歷代文字、法書300幅依次分期排列、系統集中, 圖隨文出,可以使讀者對我國文字書法的產 生、發展過程一目了然。其中十之二三多 是非常罕見或被人忽視的文物珍品,難得 供人欣賞。例如原始社會陶器上刻劃的符 號,商周時期甲骨、銅器之外的陶器殘留文 字;戰國陶文與秦漢著名碑刻和竹、木簡以 外的陶俑、陶量、陶壺、陶瓶、瓦當,乃至 刑徒磚上面的篆、隸書法與三國(吳)青瓷 銘文的隸、楷書法;魏晉南北朝時期各種碑 刻、墓志、摩崖、造像以及流失國外的早年 西域出土的李柏、王洽行書殘紙與文書、寫 經等與造像精拓,乃至地處東北邊境的《好 大王碑》與現已無存的《積玉橋字》。此 外,如唐代武則天的“飛白書”《 仙太子 碑額》與日本來唐留學的空海和尚的“飛白 書”《七祖像贊》,宋人吳悅(說)的“游 絲書”墨跡等,更是久已聞名而難得一見的 稀有字體。其他文人書法如唐代的李白、柳宗元,宋代的朱熹、陸游、張即之等人的題 詩、信札或榜書大字,和坐化在華山、刻 字在龍門的道士陳 書法墨跡,均屬吉光片羽。余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私家收藏的明代、清代、民初時期的名人法書真跡等也精 益求精、盡力搜尋。

著者在晚年鑒賞水平的基礎上博覽約 取,同時注意搜求為人忽視的布衣書家和少 數民族飽學善書之士與歷代精通翰墨的女才 子們的只字片紙,加以充實圖版、修訂內 容。凡此種種必能使讀者耳目一新,聊以彌 補書史與圖錄之不足。

第二部分由14篇論文組成,其中《書法 進階》為著者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 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和香港中文 大學以及英國劍橋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等 海內外講學的原稿,屢加修訂,迄未面世。 其他為作者三十多年來陸續發表在《故宮院 刊》《書法叢刊》《書譜》(香港版)《美 術研究》《燕都》《 裝飾》《收藏家》等刊 物上的論文。

葉先生融匯古今,合璧中外。讀書多的 人很多,但能將書讀得通透并自成體系的人 不多。經過葉先生的闡釋,很多晦澀難懂的 知識都被打破神秘,舒展于讀者面前。

葉先生認為,近年來在社會上被推崇 的某些書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在書法 審美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漢字書法一向存 在著兩種不同的書風,即所謂“廟堂氣”與 “山林味”。前者如漢代孔廟碑刻之隸書、 唐代之“干祿體”楷書以及明清時期之“館 閣體”字等;后者如漢代之摩崖、磚刻草 隸、六朝造像的真書以及清“揚州八怪” 等人的變體書法。徐悲鴻先生曾將這兩類書 法中之最美者概括出兩大特點,即“正而 奇”與“奇而正”。所謂“正”自然是端正 之意,而所謂“奇”乃是神奇,并非奇怪。 前者突出表現在唐人法書中,例如歐陽詢、 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楷書;后者 突出表現于漢魏六朝的摩崖石刻及碑志內, 例如《石門頌》《石門銘》《龍門廿品》之 類。“奇而正”的書法,還有殷墟甲骨、銅 器銘刻、秦磚漢瓦以及木簡、陶器一類的字 體也值得重視。它們看來不很規整,甚至還 顯得放縱,仿佛隨意而書,有的還隨造型材 料及用途而變化其行列、位置,然而卻格外 富于渾厚、灑落的氣勢與稚拙、天然的趣 味。此即徐悲鴻老師稱贊不絕的“稚拙”與 “天趣”。對此,羅復堪先生也有詩說: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書尤貴勢崢嶸。

秦磚漢瓦旁搜采,偏正欹斜意趣生。” (北魏)《中岳嵩山高靈廟碑》(上圖) (明)文徵明書詩幅(下圖)

詩中所講“不喜平”、“勢崢嶸”、“意 趣生”的特點當然不限于上面所舉一些字 體,在前面所舉的唐人楷書中同樣可以找 見,只是在結體上偶露端倪,更多地表現 在神韻方面罷了。由此看來,上述兩大類 書法在“正”與“奇”的表現上各有所側 重,或重神態,或重形體,各有千秋。若論其優缺點,則前者規整但易失于拘謹,后者 自然但易失于狂怪。我們在欣賞法書時需要 仔細玩味,尤其要注意區分下面似是而非的 美與丑、善與惡的不同:嚴謹與呆板、飄逸 與輕佻、古拙與丑怪、灑落與凋疏、雄強與 粗野、茂密與堆砌、瘦硬與枯削、渾厚與肥 濁、秀麗與纖弱、疏朗與散漫。這中間有個 “度”的問題,所謂“過猶不及”。此外, 還必須在視覺上注意“書線”的長短、寬 窄、濃淡、枯潤、斜正、強弱,進而聯想其 運筆的緩急、輕重、頓挫以及方向、意圖、 情感、修養等多方面,這樣才不至于迷惑。 同時還需要提高文藝修養與改善人的素質, 也就是所謂的“字外功夫”。歷來常說的 “書如其人”,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則 正如包世臣《藝舟雙楫》 所說:“狂怪軟 媚,并系俗書,縱負時名,難入真鑒。”例 如漢代著名學者楊雄就曾講過:“書,心畫 也。心畫形,君子、小人見矣。”可見古今 同感,實在發人深思。

我國古來雖有“狂草”一種字體,也曾 有唐代號稱“草圣”的張旭及其作品傳世; 但他的用筆使轉有法,不失約定俗成的規 矩。而且他的楷書《郎官石壁記》簡古樸實 一筆不茍,有如晉人風范。號稱“野逸”的 懷素雖有《自敘帖》的狂草流傳至今,然而 也有那法度嚴謹的《圣母帖》《苦荀帖》 《千金帖》等法書存世,為人重視。可見寫 “草書”必須要先寫好“楷書”與“行書”。 因為所謂“狂草”的“狂”乃是形容字的結 體自由奔放、氣勢豪邁不羈,如同狂風暴雨 一般強烈,感人至深,而不是指書家本人狂 妄無知、信筆涂抹,好像狂奔失路、不辨方 向,或如肢體偏跛、口歪眼斜一般病態叢生 的樣子。這中間有個“尺度”,至少也要讓 他人能辨認才好。如果不肯踏實地下一番苦 工夫,而只望邋等求進或靠炒作宣傳,正如 蘇東坡諷刺詩中所說的那樣“追逐世好稱書 工......妄自粉飾欺盲聾,有如市娼抹粉紅, 妖歌漫舞眩兒童”,也難免世人有所謂“鬼 畫符”、“野狐禪”之類的批評了。

年近九旬仍在繼續著述的敬業樂群、老 而彌篤的葉老先生在國祚昌盛的21世紀完 成了他的最新力作——《中國書法史論》, 使書學真知得以傳承發揚,定能對書法研習 者有所啟發和補益。

下一頁從維米爾的起居室到夏爾丹的廚房 ——二者風俗畫之比較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201404期
· 《中國書法史論》 ——書家大師的諄諄教導
· 從維米爾的起居室到夏爾丹的廚房 ——二者風俗畫之比較
· 在2014年春季拍賣中展望藝術市場
· 繪者何為 ——簡論“回到形式本身”的藝術主張
· 中國畫之美(一)
· 無界 ——尼躍紅、董雅、馮小紅、林樂成四人藝術作品展
· 再認知 ——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綜述
· 重返單純 ——吳山明執教50年、從藝60年中國畫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