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通常是某個設計師的某個突出的設計會比較吸引人的眼球,但其實從溝通的角度來說,設計也應該是一項表現了整體風格,在某個指揮官的指揮下匯集了各種才能的一類工作。藝術總監就是為了提高設計技術、提高創造者的能力、匯集了多項才能的集合體,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才被重視起來。藝術總監這個領域開始明確,開始有了獨立的分支,并在東京奧運會的視覺傳播中發揮了卓越的作用,表現了正由于總指揮的存在才帶來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同時也是清晰易懂的溝通設計。
東京奧運會從諸多的意義來看都是打造了一個時代的事件。除了基礎設施和設備以及城市規劃方面,在平面設計和溝通設計方面也為之后的城市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為了舉辦奧運會,日本成立了設計委員會,以勝見勝為*高負責人,專門負責與奧運會相關的設計,以期達到設計上的整體和統一。其核心任務是“奧運會期間使用的東京奧運會標志”“重點運用5輪標志的5種顏色”,以及“字體的統一”,對視覺表現極端重視。
“奧運期間使用的東京奧運會標志”這項要求,通過指名競標方式采用了龜倉雄策制作的標識。這是在一個大大的圓太陽下方配上了奧運標志的5個輪子以及“TOKYO 1964”文字的設計,白地與圓太陽的紅色以及與金色字體的搭配,簡潔有力而美觀,對普通人來說也是非常容易記憶的圖形。競標審查委員會的成員都被此簡潔易懂美觀的標志所打動,一致同意采用這項設計。
“重點運用5輪標志的5種顏色”這項要求,被運用在了識別會場場區的色彩上,而“字體的統一”這個要求則用于館場及配套設施的標志,*終決定日文字體采用“Gothic”,羅馬字體采用“Neue Haas Grotesk”,都被登載在了“設計指南手冊”上。這種羅馬字體后來被改名叫作“Helvetica”,成為國際使用的標準字體,今天我們在公共場合看到的各種標識──如鐵道、道路、機場等交通機關以及街上──都已經被應用,變成了設計行業的常識。這也得益于舉辦東京奧運會才能夠普及。
東京奧運會對圖標[pictogram]的采用十分積極,*次在廁所門上采用男女圖標就起源于東京奧運會。當時設計委員會考慮到眾多的外國人將要來觀看比賽,就發明了人人都能理解的圖標,讓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也能一目了然。
在勝見勝的指揮下,山下芳郎及田中一光等十幾人組成的設計師團隊制作了圖標。由于日本本身就是使用漢字這種象形文字的傳統國家,還擁有叫作家徽這種優秀的設計歷史。雖說西方各國也有各自的名門家徽,但風格與日本的家徽風格完全不同,西方的設計極具裝飾性,然而并不簡潔明快。日本傳統設計的簡明風格才令圖標得以誕生,并在國際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以至于東京奧運會之后的各屆奧運會都延續了使用圖標做標志的方法。
各種指示性標志也是日本獨創的。東京奧運會以前,標志上的文字通常都是*行是法文,作為對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男爵表示的敬意,接下來是英文,然后是主辦國方的文字,但東京奧運會則把日文放在了*行。這是藝術總監勝見勝提出的建議,他認為觀眾的大多半都是日本人,日文應該放在*上面,然后應該是能讓更多人理解的英文,然后才是法文,這個建議*終被采納并得以實現。
參與上述這些平面設計的主要成員包括杉浦康平、田中一光、粟津潔、勝井三雄等新銳設計師們。
東京奧運會采用了龜倉雄策1961年[昭和三十六年]設計的圖標,并由龜倉本人親自設計海報。海報的略微細長的畫面正中央是一輪美麗的圓太陽,并配置了奧運標志的五個輪子以及“TOKYO 1964”的字樣。這些元素用活字排版制作的海報,無論是畫面的簡潔明了還是傳遞的力量感,以及美觀的程度都令人驚嘆。繼*張海報之后,龜倉還設計了第二張和第三張。第二張海報是1962年制作的,采用了早崎治攝影的一張照片,是從正側面拍攝的田徑賽上起跑的一瞬間。第三張海報于1963年制作,采用了從正面拍攝的蝶泳照片。在那個年代,采用照片來做海報尚屬新鮮事物,給人的沖擊力也很強。東京奧運會以前,日本的海報從沒有采用過照片,這也算是*次嘗試。所有海報都令人想起龜倉在戰前十分活躍時期,在日本工房創辦的俱樂部雜志《NIPPON》中,以及以刊登中國新聞照片為主的雜志《SHANGHAI》和《CANTON》中的平面處理手法。
這三份海報在海外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由此證明日本的設計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同時,三份海報都在波蘭的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中贏得了藝術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