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noLedoDIOscuri,Luigi Ontani,2007年大理石,高133厘米
在垂直和水平的敞開以及封閉空間里,在歷史久遠的墻垣和地面上,佇立著純粹地中?;孟氲漠a物,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是敘事的還是裝飾的,它都肯定了一個受到保護、內容豐富且發人深思的歷史價值。這座透明之城的創新之處在于它與烏托邦的概念形成了辯證關系,而烏托邦是一個理想中的城市,它所代表的隱喻性完整與日常悲劇性的支離破碎格格不入。
——奧利瓦
4月29日至6月5日,由阿其烈?伯尼托?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策劃的“羅馬的廣場”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舉辦。這是奧利瓦繼在中國美術館策劃 “偉大的天上的抽象”之后的又一個大型展覽。
在人們的思想中,廣場是建筑上的傳統主題,這一特點在羅馬表現得尤為明顯,從中世紀初期和晚期的帝國廣場,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最終演變至三十年代的風格以及七十年代的新理性主義風格。這些廣場有的古老,有的現代,有的位于羅馬市中心,有的位于羅馬郊區。在歷史長河中,廣場保持了在城市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代表了市民好客的態度,起到了創建連接和通信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意大利的廣場是人們相會和交流的地方,尤其是羅馬在她3000年的歷史中確立了一種特殊的模式。而雕塑作品就好像是放在廣場上的一臺攪拌器,在不同的語言中創造相互影響的作用,同時能夠讓任何一種傳統意義上的美學類型超凡脫俗。它們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不斷運動的現實的力量,一種引人入勝,令人產生共鳴的活力。以過往建筑為題的攝影作品和當代雕塑之間的對比并不是“遠程信息游戲站”,它們是輕型建筑,展現和渴望的是精神上的片刻寧靜,以代替后工業文明的喧囂。他們選擇了一條蜿蜒同時極具設計內涵的創作路線,沒有按照實際比例重現一座城市,轉而選擇不同的尺度,創造一個適合幻想和沉思自由游走的空間。
Damiano Sauli廣場,Gea Casolaro,2010年
本次展覽通過二十位攝影師和其他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羅馬的二十個廣場。二十位意大利攝影師受邀拍攝羅馬的廣場,不同的是,在每一個都作為背景的攝影作品前放置一件當代藝術家的雕塑作品,使其和廣場原有的建筑形成對比。藝術家們必須結合每個廣場的歷史、記憶和當代氣息來完成作品。在這些大型的攝影作品中,正如在真實的廣場中發生的那樣,融入了雕塑作品與現場裝置,成為他們凝視和觀察的支點。從而將遙遠的過去和現在作(做)有趣的對比,重新建立起時空對話所進行有力的嘗試。策展人認為“參展的藝術家選用了材質恰當的材料,仿佛建造了一座微型的透明城市,刻意使其看上去岌岌可危,具有強烈的柏拉圖風格,是習慣在電腦上瀏覽網頁的現代人用以反思的棲息之處?!?/p>
納沃納廣場,Raffaela Mariniello,2007年Souvenirs d'Italie系列
進入當代藝術館,便會發現自己不僅被羅馬廣場的影像和歷史圍繞,還能見證不斷變化的當代大都市的風貌。整個參觀路線也將藝術館的空間“改造”成一個偌大的廣場,豎立著二十位藝術家的三維作品,它們以出眾的藝術魅力與展覽空間完美契合。本次展覽的總策展人阿其列?伯尼托?奧利瓦說:“過去拍攝的舊建筑與當代雕塑之間的對比并不是電子游戲的關卡,而是折射和憧憬著宜居性思想的輕型建筑,代替了后工業文明的嘈雜與喧囂的安靜處所?!痹诖舜握褂[中通過高清晰的攝影作品和雕塑作品,獨特的設計和音樂輔助,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模式。
世博會期間整個世界的目光都會集中在上海,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羅馬市決定在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機構中舉行一場重要的展覽。“羅馬的廣場”展覽充分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主辦方希望透過這次展覽,進一步探討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之間的關系,在體現新的城市文化之余,架構一座中意雙方知性溝通的橋梁,促進中意兩國間的文化與城市的交流與互動。
我們在欣賞這些攝影師的作品的時候,看他們通過各自的手法和形式詮釋了羅馬最有意義的地方:廣場,從而展示了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來審視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