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煒 : Gao Xin Wei 停留之依據
作為攝影教育交流項目的《旅程》
由學院來策劃的藝術項目,其核心目的是進行教育交流。到今天《旅程》已進行了半程,中法雙方在藝術教學方面的收獲甚至大于藝術創作結果本身。我們都從對方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這種收獲也是推動項目進行的重要因素。
法國是攝影的誕生地,其攝影的傳統和現代的發展都是令法國人驕傲的藝術特長。不以學歷為惟一目的的學習觀念使法國的藝術院系建設不拘一格,攝影教育也在以下各種模式、規格的學校中廣泛存在:國立綜合大學、省立學院、國立高等藝術專業院校、省級藝術院校、私立院校。
在如此繁多的院校中,巴黎第八大學攝影系是獨特的一個。巴黎第八大學是1968年五月風暴之后創立的法國國立綜合性高等院校,以文科著稱,特別是哲學系、電影系、藝術系。當代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柯是八大哲學系的創始人;60年代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重要導演在電影系擔任教師。攝影系是一個年輕的系,1970年從電影系分離出來,1986年成為能夠培養本科生、碩士生的成熟系科,并在1996年確定傳統銀鹽影像和多媒體數字影像齊頭并重。它也是至今為止全歐洲惟一的綜合性高等院校內設置的攝影系。
在中國的圖片攝影教育領域,北京電影學院五十年以來始終是領軍地位。最早的攝影培訓班,圖片攝影教學,攝影理論與實踐書籍都出自以吳印咸先生指導的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從電影攝影系分離出來,到今天只有10年歷史,但是是全國高校攝影專業中唯一出版過兩套獨立的教材,以具有完整的教學體系而著稱。
中法兩邊的學院在各自的國家中都有強大的實力,但同時,我們也都以開放的心態,注重利用《旅程》主題攝影項目這個契機,相互學習對方國家的教育思維和教育方法。
《旅程》這個題目的靈感來自于攝影學院的紀實攝影。在相互的教學經驗溝通中,攝影學院的老師重點介紹了本科生三年級上紀實攝影課程時,由任課老師帶隊,去新疆、陜西、陜西、甘肅、寧夏等地,深入社會生活,拍攝中國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回校后學生舉辦展覽,撰寫文章,編寫攝影文集。法國的老師對此非常感興趣,馬上提出效仿中國的教學,把我們的旅行擴展到兩個國家、兩種文化之間,必將收獲更加豐厚的影像。《旅程》的主題就這樣定了下來。
在項目策劃階段,法國方面首先提出,在我們的藝術創作項目中,沒有學生、老師,只有攝影師。這個看似簡單地說法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方面《旅程》作為藝術項目,要面對社會,無論是提供資金支持的企業方和活動支持的攝影器材商家,還是藝術節、藝術機構,我們都要將自己定位在有活力的攝影師的創作上;另一方面,我們選擇三、四年級學生、研究生,年輕教師進行主題攝影創作,是對所有的人以獨立攝影師的標準來要求,同時也是以“攝影師”的命名來鼓勵和支持有才華的學生。
在整體的藝術創作原則上,雙方都要求作者從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入手,選定主題開始拍攝,然后到對方的國家中,另外社會和文化領域中繼續深入思考同一個問題。這樣,創作的深度有可能拓展,旅程的意義也能夠結合到每個作者。作者要先提交文字的創作構思,中法兩邊的藝術指導與攝影師共同討論,包括在對方國家的創作可行性和文化思考的價值。在實踐過程中每兩個攝影師一組,一個中國人,一個法國人,他們在一起旅行,在一起拍攝,但是,對應他們的作品,卻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呈現方式。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學探索和藝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