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發展的文化產業,成為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圖為臺北觀眾正在欣賞“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新華社/記者余福卿/攝
4月13日,中國社科院在京推出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以詳實的資料和系統的分析,闡述了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其發展的強勁勢頭。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胡惠林作主題報告。
現代傳媒文化快速發展
專家們說,從2008年到2009年初,廣播、通信、網絡等現代傳媒產業均有長足發展,“三網合一”在第三代移動通信(3G)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壯觀的終端匯流中變得觸手可及。與此同時,消費類電子技術產品的新發展,引發了人們閱讀習慣的大變化和出版產業數字化進程的提速。
從廣電數字看,2008年全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5.96%和96.95%,比2007年增長0.53%和0.37%。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63億,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501萬,付費數字電視用戶452萬,分別比2007年增長6.5%、67.6%和158.3%。在收入方面,2008年全國廣播電視預計總收入1452億元,比2007年增長10.3%。其中,廣播電視廣告收入695億元,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收入348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15.7%和13.3%,其中付費數字電視收入13.9億元,比2007年增長67.5%。
通信業,截至2008年底,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9.82億,其中移動電話用戶6.41億;全國99.7%行政村和92.4%自然村開通了電話線路。特別是我國互聯網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過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我國網民數已達2.98億,比2007年增長41%,特別是農村網民增速首次超過城市,西部網民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寬帶網民數2.7億,出現了超常規的增長趨勢;國家CN域名數達1357.2萬;手機上網用戶超過1億,比2007年增加了160%。
隨著電信部門第三代移動通信(3G)以及廣電部門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的推出,移動時代到來,增值服務獲得突破,通信和廣電部門已各自全面滲入對方的業務領域,三網合一進入了最后的博弈階段。專家們分析,“3G”和“CMMB”將拉動上萬億元的投資,可有效彌補金融危機給我國通信設備產品帶來的出口影響。
品牌企業獲得發展好時機
專家們強調,文化產業在本來意義上既是消費服務業,又是生產服務業。但是,由于在概念理解上的狹隘、行業管理上的分割,以及市場發育的不成熟,我們對后一種功能長期以來認識不足,使得文化產業對其他經濟部門的服務作用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此次經濟危機無疑將洗牌低端制造業,一些靠勞動力密集和低成本競爭才能生存的中小企業,將會有相當一部分退出市場,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企業卻獲得了絕好的發展機會,向高技術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興工業化方向發展。這個時候,需要有大量的文化創意企業為這些企業提供設計、咨詢服務。文化產業在加盟傳統產業的方向上,將會有大的發展機會。
以“品牌授權”這種常見的提升附加值手段為例,目前我國年人均品牌授權商品銷售額只有0.7美元,而且基本上是境外品牌授權(占國內市場份額的93%)。可見,在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方面,還有激烈的中外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份額競爭,而我國文化產業在“中國創造”這個新的戰略方向上,會大有可為。
大眾文化創造潛力時代到來
專家們認為,經濟危機是技術進步的催化劑。此次經濟危機的過程正是數字和網絡技術成熟的過程,而經濟危機的爆發,則正好推動本輪技術發展周期從創新走向應用。2008年伴隨3G和CMMB的同時推出,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來臨,平民百姓參與文化表達和文化創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傳統文化產業賴以發展的“大規模復制與傳播技術”已經“個人化”,一個大眾文化創造潛力充分涌流的時代已經來臨。
2008年風起云涌的“山寨文化”現象頗有象征意義,表現出了新一輪發展的重要特點。這就是,所有的人都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和創造者,一切經濟和社會活動都與創意和創新活動有關。根據最新研究,目前發達國家的所謂“文化產業”不僅是提供直接滿足最終消費的產品和服務,而是通過數字互動技術把非職業人員和普通消費者吸引到創新和創意活動中來,產生了在網絡環境中的無所不在的“生產消費者”。這種新型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可以想象,目前我國32萬家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和接近3億的網民,是一筆多么巨大的創意資源!
將文化產業提到“發展范式”轉型高度
專家們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在全球的地位是,復制能力大,而原創能力低。從目前情況看,由于以好萊塢為中心的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受到沖擊,出于降低成本和渡過經濟低谷的考慮,必將出現全球性文化產業制造中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一步轉移的浪潮,甚至會出現原創和研發中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現象。而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將會迎來一個文化資本參與文化產業兼并、重組的好時機。這也是我國文化產業迅速成長、走向世界的大好機會。
國內外環境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舞臺,這就需要我們開闊思路,重新認識“文化產業”概念,并將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樞紐概念。近年,上海、北京等地根據區域發展戰略規劃要求提出了“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概念。現在看來,有必要對文化產業概念進行系統梳理,以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的轉型。創意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范式,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它連接了經濟和文化,在宏觀與微觀層面上涵蓋了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的發展。這一新的發展范式的核心是——創意、知識與信息逐漸被人們認識到是在經濟全球化中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
專家們強調,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兩大有利條件:一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中國經濟轉型,開辟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另一是數字技術進一步推動新興文化產業發展,降低了體制內文化資源的稀缺性,為文化體制改革創造了新機遇。因此,我們要認清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將釋放“原創能力”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著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