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畫的拍賣價格強勁上場后,帶動了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回暖的預言似乎已經在博覽會上被證實,來自不同方向藝術資金的匯集仿如一股暖流,給藝術市場帶來活力和希望。 2011年北京的藝術博覽會中,人們一片欣喜的樣子,不管是CIGE,或是藝術北京,從會場上,即能感覺到大家對藝術的熱情又被召喚回來了。去年,中國畫的拍賣價格強勁上場后,帶動了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回暖的預言似乎已經在博覽會上被證實,來自不同方向藝術資金的匯集仿如一股暖流,給藝術市場帶來活力和希望。畫廊老板大都面帶喜色,來買貨的藏家也大有“抱得美作歸”的歡喜。更有多位明星悉數登場,為藝術博覽會增加了不少看點。 “買”“賣”皆大歡喜博覽會上,記者走訪了幾家畫廊,了解了他們對市場的近距離判斷。紅門畫廊的經理楊來耀介紹,他們帶來了不同種類、材質、藝術形式的參展作品,滿足各種藏家的口味,同時也照顧到了他們的錢袋。畫廊在展會的第一天就售出4幅作品,截至最后一天共售出8幅作品。“除了理想的銷售外,我們還認識了國內外的很多新藏家。” 展會上,記者還發現有很多70后甚至80后藝術家的作品,其價位從3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他們的作品價格并不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因此備受關注。很多人在作品前駐足、拍照、詢問,畫廊的工作人員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據悉,宋丹丹毫不猶豫地從藝凱旋選購了一幅何多苓價值320萬元的作品。洪凌在CIGE上展出的3幅作品,也均被臺灣的藏家購得。據偏鋒新藝術空間的執行總監王生介紹,有兩家上市公司向他們訂購了作品。“今年,普通收藏者參與的熱情很大。但高于7萬元以上的作品,則需要考慮良久。來詢價的人比去年增加了30%—40%,這給了畫廊很大信心。最近結識的一些新客戶,需要畫廊后期做相應的跟蹤服務。” 藝術北京的百余家參展機構中,不乏一些來自國外的畫廊。據了解,一家第一次來北京參展的捷克畫廊,其負責人雖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情況,但明確表示來年還會參加,這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對他們的誘惑力。 “藏者”歸來隨著經濟的好轉,藝術品收藏家趨向于多元化。北京美麗道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張英劍向記者介紹了藏家的分類:1、大的基金、美術館、企業等機構。他們有強大的資金流,有專業的藝術顧問,注重作品的美術史定位,選擇相對已被認可的價格不菲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品投資的主體板塊;2、學習藝術管理或藝術策劃的專業人士。天天泡在藝術圈里很懂藝術但缺乏資金,他們會持續關注某些藝術家(尤其是年輕藝術家)和畫廊。看到合適的作品出手快。其可以接受的價位在3萬元至10萬元不等,甚至可以更多。3、起步較早,與畫廊保持長期合作的藏家。他們有一定的資金量和較強的投資意識,關注畫廊對藝術家的推廣,包括作品的學術和市場定位等。他們根據個人財力,收藏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作品不等。4、普通大眾。隨著媒體對藝術品收藏報道的不斷增加,人們已開始接受當代藝術。他們不是圈內人,但熱愛藝術又有部分閑置資金,是畫廊人數很多也很重要的潛在客戶。但因不了解市場行情,購買藝術品較為謹慎。當然,他們也會有意識地詢問作品的投資、升值等。其購買藝術品的心理期望值是2萬元至10萬元。張英劍說,他們選擇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因當代觀念性和視覺沖擊(視覺美感)兼有而受到買家青睞,銷售比較理想。博覽會結束后,記者做了跟蹤了解,畫廊又有3幅價值十幾萬元的作品被買走。 藝術市場金字塔底座蔓延今年的藏家已不是傳統概念上那些遙不可及的“大人物”了,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買家明顯增多。畫廊的經營者也靈敏地感知到,藏家的結構在近幾年會有所改變。有更多的人會因為喜愛藝術,而在自己的生活空間中放置藝術品。隨著藝術知識的普及,人們對藝術品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轉變,他們會成為購買藝術品群體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多數畫廊表示,當代藝術品需要被普通大眾接受,哪怕只是“欣賞”的參與都很重要,這是藝術品市場走向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藝術北京的執行總監董夢陽所言,“一個堅實的市場需要群眾基礎,有了很好的金字塔底座——群眾基礎,才能使藝術品市場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