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v三级国产A级水,国内精品久久久www

藝術中國

漫畫的技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3 14:00:23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以上數例,原畫我曾從雜志上剪留,但都損失了,默寫出來又嫌失真。只得空談一會,任讀者白去想象。末了再從我自己的作品中舉個實例,如第二十一圖,《用功》。有一時代,學校極重分數,用分數壓迫學生作無理的用功。有一班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對于學科毫無研究興味,專為欲得分數而用功。這情形很不合理,生吞活剝,而且殘忍。因此我作這漫畫來諷刺。分數的權威,無形可睹,于是假想出一個怪物來代表。一個女學生伏案用功,案上陳列著字典、三角板、米突〔米(metre)〕尺、筆和書。看似真心好學,其實全是一個怪物壓迫著的。我還有一幅漫畫,寫一本古書和一本洋裝書,許多小人,有的穿長袍,有的穿洋裝,大家努力鉆進書里去。有的正在書縫里亂鉆,想鉆進去,有的半身已經鉆進;有的全身鉆進,而且已經出頭,但已戴著眼鏡,生著胡子了。但他們只是端坐在書的蛀洞里,無所事事。因為那時有一班讀死書的人,好比蠹魚,白白地把一生消磨在書本子里。我為他們作這幅畫。———凡此諸例,畫面上所表現的,都是世間所罕有或不能有的奇怪荒唐的現象,而借這現象,可以表明一種意見。這都叫作假象法的漫畫。

 

  點睛法

 

  描寫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而加以警拔的題目,使畫因題目而忽然生色,好比畫龍點睛,叫做點睛法。

 

  點睛法與前述的寫實法大體相同,所異者,寫實法靠畫本身表現,并不全靠題目,點睛法則全靠題目。沒有了題目,畫就失卻精采。

 

  前面的第一圖《某父子》,第十一圖《他們埋的是種子,不是死尸》,便是點睛法的實例。試把第一圖的題目除去,只剩一幅畫,一個鄉下老頭子提著皮箱和包裹,跟著一個洋裝青年走路,這畫就平凡得很,全無精采。但一加上題目,《某父子》,看的人就吃一驚,跟著發生許多思想。又試想,埋葬的那幅畫倘不寫題目,我們只看見許多人在埋葬尸體,雖然可哀,卻很平凡,此畫亦不精采。但一加上題目“他們埋的是種子”,底下再續一句“不是死尸”。看的人閉目一想,其哀情就變為憤怒,憤怒又立刻沉著起來,變成一種努力。

 

  凡是全靠題字而醒目的漫畫,都是用點睛法的。但須注意,不是用文字來代替圖畫,是用文字來點明畫意。故題目的文字,務求簡潔而有力。倘是嚕哩嚕蘇的一篇說明,那就失卻“點睛”二字的本意。古人畫人物,眼睛只畫眶子,等到人物全體完成,最后才拿起筆來點睛。有的畫家,畫好了人物,數年不點睛。有的畫家,畫龍始終不點睛,說點睛便欲飛去。足見點睛的鄭重。漫畫的點睛,也要鄭重,務求簡潔而有力,大忌嚕蘇的注解。

 

  再舉一二實例:第廿二圖與第廿三圖,都是我自己的作品。我故意不寫題目,先請讀者看畫。第廿二圖,一個賣香蕉橘子的小販,坐在一株枯而小的樹下守候生意。兩個小學生背著書包走來,其中一個伸手指點那小販,另一個看著,似乎都在笑。如果真無題目,這幅畫太平凡乏味。至多,令人想起這兩個小學生想買香蕉橘子吃。但一寫題目,這畫就忽然意義豐富起來。題目是什么?是《去年的先生》。去年小學里當先生的,今年已改做小販,挑著擔子賣水果。因為那時候,小學教師待遇太薄,竟有年俸大洋二十元膳食自理的小學教師。于是小學里的先生都不能生活,紛紛改業。有攀援的人,改入商界,交易所,銀行,公司。無可攀援的,只得做小販,挑著擔子賣水果。做小販雖然苦,比做小學教師好得多。我當時曾目擊一個事實,所以作這幅畫。

 

  第廿三圖,也沒有寫題目,但描著一個人在那里喂一頭豬。這也是極平凡的現象。倘真無題目,這只能說是速寫,不能稱為漫畫。但有題目,它就立刻變成一幅漫畫。題目是《間接的自喂》。這幅畫載在佛教會刊行的《護生畫集》中。但意義并不專為護生。卻象征著世間許多事情。世間有許多行為,看似利人,實為利己,可稱為“間接的自利”。這樣看來,這幅畫不但用點睛法,又屬于后述的象征法。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智者的童話:豐子愷的漫畫人生》
· 《子愷漫畫》跋
· 《子愷漫畫》代序
· 豐子愷的人品與畫品
· 子愷的畫
· 人生漫畫
· 子愷漫畫
· 我的學畫
· 視覺的糧食
· 漫畫創作二十年
· 學畫回憶
· 為什么學圖畫
· 我的畫具
· 談自己的畫
· 談自己的畫--《色彩子愷新年漫畫》
· 人間相
· 圖畫與人生
· 繪畫與文學
· 讀畫漫感
· 隨筆漫畫
· 窮小孩的蹺蹺板
· 談像
· 月的大小
· 畫鬼
· 洋式門面
· 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
· 談日本的漫畫
· 寫生世界
· 野外寫生
· 忠實之寫生
· 漫畫的技巧
· 漫畫藝術的欣賞
· 畫家之生命
· 藝術與革命
· 藝術與藝術家
· 藝術的眼光
· 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