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厓一生刻了近千件作品,既有留青,也有陰刻,更有難度大的陽地剔刻。內容有山水、人物、花鳥,大部分由自己設計繪稿,一部分由兩兄長繪稿,還有少量書畫善會畫友的酬唱留墨,如吳昌碩王震、吳待秋、吳湖帆、張大千、江寒汀等。因他深諳畫理,即使摹刻,也能將畫中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后來,金西厓結合自身經驗,對四百多年來的竹刻藝術 進行總結、概括,寫成《刻竹小言》一書,對傳承幾百年的竹刻藝術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 縱觀王世襄家世,可以看出,自高祖一輩皆出身官宦,均為官清廉,造福一方,可謂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學禮教作了最契合的闡釋。當然這種家風對王世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而母親家族中深厚的藝術基因同時深深浸染于王世襄的血脈之中。 20 世紀初的北京時局紛亂,但絲毫也沒影響到出生在北京城內芳嘉園中的王世襄。王世襄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大哥王世富和二哥王世容,王世襄的到來又為家中增添了一份活潑歡欣。 王世襄的父親當時在外交部條約司任職,在工作之余好收藏,喜歡逛古玩店,尤其喜歡古瓷標本。母親金章嫻靜貞淑,寄情文翰,于魚藻的美麗世界中徜徉。在家和親順的溫馨環境中,幼小的王世襄在芳嘉園這座四合院中愉快地成長。 1920 年,王世襄六歲時,父親王繼曾奉北洋政府命令出使墨西哥。原本全家要一起去墨西哥,但是就在這時,王世襄患了猩紅熱,又傳染給了哥哥,結果哥哥抵抗力弱,不幸夭折了。由于王世襄的病情還不見好轉,母親金章害怕路途遙遠,對王世襄身體不利,只好和他一起留在國內。六歲的王世襄與母親金章在上海等待著父親從墨西哥歸來。兩年后,父親回國,一家人在上海生活了兩年后,再次回到了北京芳嘉園老宅。 由于哥哥王世容的過早離世,讓王世襄的母親金章更加溺愛孩子。王世襄原本就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在得到母親的加倍呵護后,玩得更加沒有節制。對于玩,王世襄可謂天生異稟。在眾多玩藝兒中,鴿子是王世襄的至愛。他八歲就能“飛檐走壁”,爬墻放鴿子。一根掛著紅布條的用來轟鴿子的竹竿上下翻飛,打得房檐無一瓦全。他還喜歡玩蛐蛐,不僅花錢買喂蛐蛐的蠅蟲,還要跑到郊外去捉,來回走路,曬得一身黝黑,這也使王世襄練就了一個受益終身的好體魄。 后來,王世襄又學武功,請老師教八卦掌和太極拳。當時也拜清代遺老宮廷運動員學摔跤,他們都是有等級的“撲戶”。“撲戶”們都喜歡養鷹捉兔和用強壯的大笨狗捉獾,王世襄又愛上了這兩項玩藝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