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夜郎的主人?或者說,夜郎主體的族屬是什么?在對夜郎之謎的探索中,這又是研究者必須回答而又最感棘手的問題之一。圍繞“夜郎主體民族來源”這個難題,學術界也是聚訟紛紜,爭論得十分激烈。
有人認為,夜郎的主體是來自徐淮夷的“謝人”。西周時,周王室把東夷集團的徐淮夷居住之地謝邑賜給了申侯作封地;謝人因難以忍受周人的壓迫,逃亡黔中,成為后來夜郎人的先祖。
也有人認為現在的仡佬族是夜郎的主體民族。仡佬族是“濮人”的后裔,魏晉時稱作“僚”,隋唐后改稱“仡佬”,是本地歷史最久遠的土著。他們自稱是貴州“本地人”,民間也流傳著“蠻夷仡佬,開荒辟草”的說法,而且,仡佬族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竹崇拜的民俗,例如祭祀先祖時必須在神龕上放置一節竹筒,以表示自己是那個產自竹筒、“以竹為姓”的夜郎侯的后代。
還有人認為,夜郎人發展成了現在的布依族。布依族的先民“濮人”,其族源可以向上推溯到古越人。布依族的“布”就是“濮”字的對音;夜郎的“夜”就是“越”字的對音,也就是布依的“依”字。“郎”是壯侗語“竹筍”一詞的記音。所以“夜”、“郎”兩個音節合起來,表示的是“以竹為祖先的越人”;“布依”則是指“百越族系中的濮人”。此外,文獻記載中夜郎境內的某些郡縣名可以用布依語得到解釋,這些郡縣的疆域也與布依族在貴州的分布地大致吻合,所以,夜郎的主體民族應當是布依族。
最盛行的說法是夜郎人就是現在彝族人的先民羌人。在不少彝文文獻中,夜郎史被直接等同于古彝族的某一部族史;在可樂漢墓發掘出的套頭釜和銅戈上,有老虎的形象,一些死者頸部也發現有虎形飾物,而據彝族民間傳說,彝人最早的祖先正是老虎;在出土的隨葬品中,還有一個赤腳、圍裙的人物形象,其頭飾與今天彝族仍然流行的“英雄結”十分相似;另外,在彝族生活中,也保存著各式各樣竹崇拜的民俗傳統。根據這樣一些理由,不少學者認為,夜郎的主體民族,應當是彝族的先民--羌人。
夜郎作為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度,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至今的種種未解之謎團,也許會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和史料的進一步豐富會一一揭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