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為什么觀眾成為美術館的中心
觀眾是美術館存在的終極價值所在,一個沒有觀眾意識的美術館,是無法在當代社會生存的。觀眾成為美術館的中心,與時代精神發展之下的當代美術的發展趨勢、當代博物館業的發展趨勢是分不開的。
博物館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在她出現的這一二百年中,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大規模的現代化過程,人類漸漸從傳統宗教和政治權威下解放出來,成為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自由主體。在思想領域表現為以理性主義為知識和社會進步的根源,強調知識客觀性、系統性、普遍化、總體化的現代理論和以西方、基督教、白種人、男性、父權為核心的主流宰制論述。冷戰結束以后,伴隨著知識經濟浪潮、全球一體化、科技信息化的前奏,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后現代化的過程,非理性主義、相對主義、解構主義、觀點主義……越演越烈,各種政治上、性別上、經濟上、宗教上的邊緣弱勢團體所主張的“去中心化”、“多元化”已成潮流。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之下,當代美術的發展融合了自由、民主的思想,結合科學工業文明,不僅在內容、材質、技術方面越發多樣化,同時界域越發模糊化,形態也越發大眾化。這些因素決定了當今美術館辦館理念從“以物品為中心”到以“以教化為中心”再到“以觀眾為中心”的轉變。
博物館,乃至后來出現的、作為它的某種專業形態之一的美術館,剛開始都是重視藏品收集,以收藏為導向的。那些皇族內院的古物珍寶雖然已向公眾開放,其高深莫測的姿態卻構成了令人生畏的空間;現代博物館重視觀眾的學習,是教育導向的,那些嚴肅、專業術語堆積、說教式的展示說明居高臨下,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借此向公眾展示著他們架構知識的權威,觀眾只是被動接收者與系統被灌輸的對象,博物館以精英文化生產者的傲慢封閉了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大門,觀眾的期望、興趣或需要,在現代主義博物館中是經常被忽視的;當代博物館除了收藏和教育的功能之外,更加尊重觀眾自我建構知識的權利,并進一步重視觀眾本身的動機、需要、期待、體驗等情緒和感官需求,于是博物館作為公眾提供展示及教育資源的場所,增添了許多體貼觀眾的展覽設計(比如對導覽、布置、動線、氣氛的設計)與觀眾服務設施。不僅如此,圍繞著自身的風格與精神,博物館同時還延伸成一個高尚的用餐地點、雅致咖啡館、出售精美禮品和圖書的地方,甚至提供某種程度的娛樂。在許多先進國家,博物館成為連接社區關系的紐帶,成為一個更人性化的體驗中心。“現代主義博物館權威式的、教諭式的和制式的溝通風格,轉變成為商量式的、建構式的、非制式的后現代博物館溝通風格”。(黃光男)“以觀眾為中心”,這個指導思想奠定了一種新的博物館文化,使當代博物館的運營、管理方式上越來越呈現出產業化與企業化的趨勢。作為博物館的其中一種形態的美術館,也不例外。美術館越來越重視觀眾——或者說是“消費者”。如何與觀眾進行良好的呼應與溝通,從而充分滿足觀眾休閑、娛樂、社交、觀光、學習等多方位需求,是當今美術館營運的一個重要的策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