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看看紐約現代美術館(TheMuseumofModernArt,簡稱MoMA)的發展。MoMA建館以來,便確定了要與當世的藝術家共同發展。可以說在現代主義早期之前,美國雖然也有像薩金特(JohnSingerSargent)、霍默(WinslowHomer)等優秀的本土畫家,但藝術形式和語言都受歐洲影響。為了擺脫歐洲藝術翻版的美國藝術形象,MoMA敞開懷抱接受了從法國落魄而來的杜尚(MarcelDuchamp),大推現代主義。從抽象表現主義到波普藝術,體現了美國藝術的創造性,也由此構成了所謂藝術中的美國性。最初,在古典藝術中沉醉的歐洲人并不買賬。不過,歷史告訴我們,真理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制造”出來的。誰掌握了發言權,誰就能創造和改寫歷史。他們不斷廣邀學者專家,確定了收藏的價值取向,以其收藏作為藍圖,幫助研究并大量出版與展覽相關的藝術讀物。MoMA所處的生存土壤,注定了她的地位可以根深蒂固。美國合國家、社會之力,以經濟發展、文化政策、藝術投入為引擎,來推廣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反過來又影響了整個西方畫壇,對世界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美國文化對人類文化發展的有效性在一個時段內被證明。美國文化的這種擴張性,最終形成了以紐約為中心,匯聚藝術人才和資源的效應,從學術思想層面、文化價值層面、市場交易層面影響了整個世界近一百年的現代藝術走向,MoMA清楚地標示著美國、紐約的文化獨特性與優越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MoMA是美國最成功、最具前瞻性的一件作品。 ? 沒有商業、學術兩套體系,美國便不可能將文化推向世界。在一個越來越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的文化強勢是由眾多的MoMA建構的。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Museum)的全球發展政策,一度被認為是美國實行文化“侵略”的典型。1997年10月,西班牙衰敗的重工業城市畢爾包(Bilbo),以天文數字的費用總額引進了古根海姆美術館(2004年曝光的古根海姆—臺中市合約顯示,“品牌授權費”2000萬美金,每年營運費用700萬美金、典藏費5000萬美金,周邊整建費2000萬美金,建筑施工1億美金等,與畢爾包市的費用大致相當),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在分文未出、分責不擔的情況下獲得了整體美術館的話語權。無可置疑的是,配合畢爾包市的都市復興計劃,古根海姆美術館在振興區域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正當“古根海姆效應”被以“福祉”的方式向全球擴展之際,人們提出疑問:美術館是誰的美術館?美術館所呈現的真理是誰的真理?美術館要展現的是誰的歷史? ? 1983年,世界博物館協會就在對美術博物館的展望中說:“美術館乃是文化的貯存所,也是了解、保護和更新文化的主要機構,而在每一個國家能確保其文化的條件之下,美術館不僅能對其和平發展有所貢獻,亦對社會變化發展亦有所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