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盧娟在《國外政府文化資助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一文中的研究,不同的國家美術館歸屬的比例都不一樣,這與一國的治國理念與治國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國家治理模式大體分為兩類:國家主導型和社會主導型。國家主導型認為,國家在國家、社會、市場三個領域中具有最高決定權,國家對社會進行全面干預;社會主導型正好相反,認為國家只是社會組織中的一種,相對于社會來說國家是從屬性的,國家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同的國家治理模式,博物館(美術館)的歸屬比例有不同的傾向性,政府對博物館(美術館)的投入與干預也不盡相同。 ? 在崇尚自由市場、競爭自由與財產私有化的美國,博物館中59%是私立機構創設,41%是各級政府創設(《當代美國博物館》,段勇,科學出版社,2003)。美術館的私立比重大約是其它類別博物館中最高的。無論私立或公立美術館,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尤其是美術館)都是建立在私人捐贈的基礎上的;無論私立或公立美術館,所有享受國家公益文化藝術事業扶助政策的501(c)(美國聯邦政府關于公益性組織的免稅條款),都是事實上的“公有公營”的非營利機構。美國中央政府沒有管理文化事務的專門機構,也不直接撥款,中央政府通過國家基金會這種社會中介組織,有選擇地在規定范圍內(一般為10%,不超過項目的50%)體現對文化藝術事業的支持。各市、州、郡等對美術館的資助傾斜,與美術館是否公立、私立無關。在這種情況下,美術館所需資金、資源絕大部分來自于社會,即使國有美術館不受政府支配,但政府會以公眾代言人身份在美術館活動偏離軌道時施加壓力(比如涉及到人權、種族問題)。 ? 在傳統文化大國法國,文化權利被視為立國之根本和基本的公民權力,中央政府文化主管行政機構法國文化和通訊部通過與文化機構、團體簽訂合同對法國文化事務進行直接管理,法國的文化機構、團體的大部分費用來自國家直接撥款。因此,法國的非營利性美術館大都直屬于國家,很大程度受政府的支配。 ? 英國既不同于美國無中央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也不同于法國從中央到地方派駐政府官員的文化部管理,而是通過非政府公共文化機構(準官方機構)來統一資助和管理全國的文化事務的。國家所有的大型文化單位,如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大英圖書館等,都是獨立運作,不直接隸屬于文化、新聞和體育部。具體事務交給非政府公共文化機構,如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工藝美術委員會、博物館和美術館委員會等由專家組成的機構,他們負責對各文化單位進行評估和撥款。政府用間接管理的方式避免了對美術館的過多行政干預,防止腐敗,同時也不是完全脫手,缺乏宏觀調控與規劃。政府的資助比例也明顯高于美國。 |